用工风险管控领先品牌

为您的企业经营安全保驾护航!

员工能否要求同岗位“同工同酬”?
3/3/2022 11:40:00 AM

周一祥于2015年11月进入某用人单位工作,从事生产售后工作,双方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来,周一祥无意间发现,无论用人单位效益好坏,与其同岗位的同事赵某每月工资中都包含一项“岗位工资”,自己却没有。

于是,周一祥以用人单位扣发工资为由,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法》关于同工同酬的规定补发其工资。

不同员工在同一岗位做事,其收入报酬是否必须完全一样?

仲裁员审理认为,本案的焦点是用人单位的行为是否违反了同工同酬的规定。

《劳动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根据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规定,“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动业绩的劳动者,应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

同工同酬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并不是要求用人单位不分情况地对同一岗位的所有劳动者支付完全相同的劳动报酬。

同一岗位的劳动者,因劳动技能、工作经验、熟练程度、工作业绩等的不同,工资可能有所差异,这符合劳动力价值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按劳分配的原则,并不违反同工同酬原则。

仲裁员经审理发现,周一祥属于生产售后部,与周一祥同一岗位的人包括康某、赵某、周某等7人,其中仅赵某享有岗位工资。

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证据材料,赵某于2003年12月经人社部门审批,获评钳工高级工。

用人单位根据赵某的执业技能给予更高的薪资待遇,符合用人单位行使用工自主权的情形。

周一祥在职期间并未获得任何技能证书或职称,要求与赵某享受同等待遇并不现实。

最终,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驳回了周一祥关于要求用人单位补发工资的仲裁请求。


推荐阅读

劳动法讲堂
劳动法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