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风险管控领先品牌

为您的企业经营安全保驾护航!

员工抓住企业漏洞要赔偿,能否以道德标准评判法律行为?
2/20/2022 2:46:05 PM

道德与法律是唯物辩证关系,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道德标准高于法律,靠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履行,而法律是道德的底线,由国家强制力保障执行,人民群众违背法律法规的行为一定是不符合道德标准要求的,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不一定违法。

某日,用人单位领导到北京朝阳某办公区抽查工作,该办公区当天只有一位员工张珊衫在办公室值班,其他员工均出外勤了。领导走到办公室过道里时,听到张珊衫在和另一个员工李*在通电话,且电话开着免提。领导停下脚步,听到电话里李某说想离职,张珊衫对电话里的李某说“您别这样离职,您应该.............................,您只有这样离职公司才需要给您支付赔偿。”。

领导很生气,当场将张珊衫辞退,见张某拿出手机录音取证,该领导激动的说道“你取证吧,你告到哪我都承认 你是被我开除的”。

最终,该录音完整的呈现到劳动仲裁委庭审现场,经仲裁委审理后,依法作出裁定,裁处公司方向张某支付违法解除赔偿金X元。

公司方觉得很委屈,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公司方是以道德标准评价法律行为。

张珊衫的行为确实有些欠妥当,作为公司的员工,拿着公司给支付的工资,去指导公司其他员工怎么告公司,怎么想都让人觉得不舒服。

但张珊衫的行为违法吗?公司有权利开除他吗?当然不违法,我们只能说张珊衫的行为非常的不道德。

客观的来说,张珊衫的行为其实是在指导他人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降低自己的权益损害,这是法律所允许的,公司方不得以此解除与张珊衫的劳动合同关系。

反之,公司则构成违法解除,应当依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向张珊衫支付违法解除的赔偿。


推荐阅读

劳动法讲堂
劳动法讲堂